塔尔巴哈台山繁茂的牧场和富饶的黑土地,是塔城市恰夏镇窝尓塔阿树塔斯村的宝贵财富。长久以来,居无定所的游牧迁徙,给村民的生活带来了不便,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全村的发展。近年来,村里借助党和国家的好政策,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,村民有了稳定的居所,有了增收致富的新渠道,脸上常露出开心的笑容。
安居房里有归属
窝尓塔阿树塔斯村是个牧业村,距离恰夏镇28公里,距离塔城市约70公里,现有村民180户590人,分散居住在塔城市区、恰夏镇区、江徳拜新居民点等七个区域。以前,村民大多以放牧为主,大部分时间都在夏、冬两季牧场,居住条件差。
2013年,该村被列为自治区贫困村,建档立卡贫困户128户423人。从2014年起,村“两委”和塔城市税务局驻村工作队积极争取扶贫项目,推进安居富民房建设,提升村民的归属感和获得感。到目前为止,已经有127户村民住进了安居富民房。
走进村民米丽古力·色日克的新家,她正在和面准备打馕,干净整洁的厨房里,安上了自来水,用上了煤气灶,厨房用品一应俱全,屋外的庭院经过平整,种上了蔬菜和果树,现在,她已经习惯了这种新的生活方式。
米丽古力说:“我家是2016年住进安居富民房的,在这里生活很方便。村里的人就算到牧场去,过三五天也要回来待一段时间。”
村民色提力汉·木沙拜说:“以前,我们村用的是河坝水,路是沙土路,用电也没有保障。这几年,盖新房、修柏油路、发展庭院经济……村子也变得整齐了。”
村民有了稳定的居住地,还在院内划出了种植区、生活区、养殖区,庭院一年一变样。现在的窝尓塔阿树塔斯村,已经成了村民心中最温馨的港湾。
安居富民房建设、基础设施建设、畜牧养殖补助等22个扶贫项目的落地,让这个偏远落后的贫困牧业村,实现了“两不愁”“三保障”“五通七有”,人均年收入也达到了15000元。
工作队队长杨晓东说:“村‘两委’与工作队以扶志扶智为切入点,以精准帮扶为落脚点,引导村民转变思想观念,过上好日子,打赢脱贫攻坚战。”
小庭院里大商机
该村3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易地搬迁到江徳拜新居民点,安居富民房整齐地排成两排,顺着巷道走一圈,家家户户的小院里都种上了果树、蔬菜,旁边的棚圈里不时传出鸡鸭的叫声。
大部分村民之前没有稳定的住所,现在,安居富民房让3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有了安身立业之地。
村第一书记也勒哈那提·特留别尔得说:“眼下这个季节,定居点的大部分村民都在外面挣钱。有的跑运输,有的在企业和畜牧合作社上班,有的帮人代牧,都能给家里增加些收入。”
村民阔拉木汗·叶尔散和丈夫刚坐朋友的车从夏牧场回来,他们在夏牧场待了3天,这次回来补充一些日用品,顺便打理一下自家小院。
阔拉木汗家房子前的空地用彩砖铺成,房屋旁边有间约10平方米的库房用来制作奶制品,菜园里是开春种的蔬菜、果树,还有一些玉米,田埂边的草莓已经可以采摘了。
阔拉木汗说:“以前我们在牧场放牧时,有时候一个月也不回一次家,感觉回不回都一样。现在,在牧场待几天,就想回家。”
入夏后,江徳拜新居民点生态环境好,牛羊肉口感好,不时有游客来此游玩,品尝农家风味。
中午时分,村民波拉提江正在自己的小饭馆里忙活,这个原本远离锅灶的牧人,现在做起了大厨,他做的塔巴肉原汁原味,很受食客喜爱。一个多月的时间,小饭馆就有了1万多元的收入。
波拉提江说:“牛羊是自家养的,菜也是自家院子里种的,炒菜做饭的技术是从村里办的培训班学来的,我又把当地的特色风味加进去改良了一下,效果还不错。我想好好干几年,再把生意做大些。”
合作社搭起增收平台
畜牧养殖是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,全村的牲畜存栏数为2.8万头(只)。
为做大做强畜牧产业,窝尓塔阿树塔斯村成立了恰夏镇牧果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,11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丧失劳动能力的村民成为社员,通过入股、租赁、草场流转、分红等方式增加收入。
米丽古力说:“我家加入了合作社,草场和1头牛交给合作社管理,今年5月份领到了1500元分红,再过5年,我们还可以将品种改良过的牛牵回家。”
建档立卡贫困户领到了生产母牛、母羊,享受到小额贴息贷款政策,解决了建档立卡贫困户买牲畜时的资金难题。
村民革命汗·阿吾也尼汗几年前领到了1头生产母牛和3只生产母羊,在自家原有牲畜的基础上,经过几年的发展,他家现有15头牛和300多只羊,加上代牧,一年有6万多元收入。
革命汗说:“现在的政策太好了,让我们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,住上了新房子,牧道也修好了,去哪都很方便。”
“龙头企业+基层党组织+合作社+贫困户”产业模式,给养殖业搭建起平台。当地的龙头企业新疆三农草原牧业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三农公司”)从品种、技术、规模、管理等方面,带动了合作社的发展,同时还解决了一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问题。
2019年年底,村民俄热木汗·合孜尔汗到三农公司当起饲养员,每月有近5000元的收入。
在三农公司的养殖场里,俄热木汗正在给牛投喂草料,圈舍里的安格斯牛、日本和牛等,体态健硕,产肉量高,肉质好,为当地畜牧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。
俄热木汗说:“我以前到处打工,工作不稳定,收入也不多。自从在养殖场上班,家里的花费、孩子教育上的费用都有了保障,而且还能在这里学一些技术,积累养殖经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