乌苏市浩特浩尔村驻村工作队帮助板椒种植户摘板椒
工作队成员帮助村民摘西红柿
金秋时节,在乌苏市哈图布呼镇浩特浩尔村的板椒种植地里,一个个火红的板椒挂满了枝头,显得十分耀眼夺目,种植板椒的村民脸上挂满了喜悦的笑容。
乌苏市商务和工业信息化局工作队驻村以来,大力发展板椒产业,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,改进种植技术,提高人均收入,用实际行动带领村民谋富路、找门路。
调整结构辟新路
浩特浩尔村主要以种植棉花为主,经济效益较低,工作队与村“两委”通过入户走访,与种植户讨论交流,结合村里土壤肥沃、盐碱度较低的特点,决定引导村民种植板椒。
“我们村日照时间长,昼夜温差大,前些年种的都是棉花、小麦,没有种过茄果类农作物,目前的土壤情况很适合板椒种植……”找到了适合种植的作物,工作队员和村干部开始挨家挨户宣传,消除村民心中顾虑。
村民姜向奎、王兆青等6名村民是村里的种植大户,工作队组织他们到巴州板椒种植基地参观学习,拓宽视野,还邀请技术人员到村讲解板椒栽培技术,动员他们试种。在工作队帮助下,试种的板椒喜获丰收,亩均收益2000余元。
“我今年试种了10亩板椒,收入2万余元,明年我打算把种植面积扩大到40亩。” 在村民大会上,姜向奎开心地向大家算着种植板椒的经济账,村民你一言我一语,热烈地讨论着,看到种植板椒收益比棉花好,大家热情高涨,纷纷表示明年也要种植板椒,一时间板椒种植成了村民热议的话题。
技术保障增产量
板椒每年5月栽种,9月采收,生长周期短,育苗、移栽等环节对技术要求较高,人工育苗、移栽成本高、成活率低,这成了村民种植板椒的一个难题。
为破解难题,工作队邀请板椒种植专家来村实地查看,通过研究分析,引进了机械“双膜”直播的种植方式,种植大户王兆青就是新种植技术的受益者之一。
“采用机械‘双膜’直播的方式,每亩地比人工移栽节省成本500元,我家种了260亩板椒,光是种植成本就节省了13万元,而且成活率还高。”王兆青高兴地说。
工作队和村“两委”积极邀请附近乡镇辣椒种植合作社技术员到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指导,及时解决了灌溉施肥、病虫害防治等环节遇到的新问题。还组织技术成熟的种植大户与新种植户结成对子,跟踪田间管理,做好技术帮助。有了技术保障,村里的板椒长势喜人,丰收在望,村民的种植信心更足了。
经过3年发展,浩特浩尔村的板椒已小有名气,全村板椒种植面积扩大到了1500亩,板椒已然成为村民增收的特色产业。
打开销路保收益
眼看着今年的板椒即将丰收,如何帮助村民打开销路,成了摆在工作队面前的又一难题。、
要想卖出好价钱,品质是关键。板椒主要用于提取天然色素、加工出口干椒,采摘和晾晒环节很关键,直接影响板椒品质。工作队严把采摘晾晒关,提前联系板椒收购商,了解收购标准,深入田间地头广泛宣传采摘和晾晒注意事项,还用微信、抖音等平台对村民采收、晾晒过程进行宣传,吸引采购商到村里实地查看,跟踪了解,并与种植户签订采购合同。浩特浩尔村的板椒主要销往山东、四川等地的辣椒加工企业,部分还出口韩国,一时间,村里的板椒成了抢手货。
“我采椒一天能挣200多元,一个月下来能挣6000多元。”村民程晓春拿到采椒工钱笑呵呵地说。
板椒种植不仅给种植户带来收益,还带动附近2000名富余劳动力就近务工,平均每天收入150元。在板椒采收晾晒季,为帮助村民抢收,工作队组织成立了“助农秋收服务队”,帮助缺少劳动力家庭采摘、装袋、晾晒,村里到处都是一片红红火火的丰收景象。
今年板椒由于田间管理得当,亩均产量达600公斤,干椒品质好的每公斤能卖到10元,浩特浩尔村板椒总产值预计800万元,亩均净收入2000元,小板椒已然成为村民们增收致富的“幸福椒”。
“今后,我们将鼓励村民走合作社发展的路子,引进先进烘干技术,缩短晾晒时间,提早上市,赢得商机,进一步增加村民收入。”第一书记、工作队长鲁晓艳说。